close



html模版微信大成功的背後:不以KPI為目標
隨著微信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張小龍也成瞭人們心中的「產品之神」。

不過在他本人看來,這可能是個誤會。作為一個內向且害羞的人,從Foxmail到QQ郵箱再到微信,張小龍認為做通訊工具是他的宿命,「每一個內向的孩子心中都有強烈的幫助別人溝通的願望。」

和絕大多數的程序員一樣,個性內斂的張小龍又有著很強的控制欲,「對無力掌控的東西沒興趣」。他制定規則和秩序,賦予產品以生命,讓其自我生長、演化。

與此同時,他又是一個文藝青年。張小龍喜歡Michael Jackson、Leonard Cohen,並將人文精神引入產品之中。在面試產品經理時,他會問「你喜歡搖滾嗎?」,如果得到的是否定回答,則無論如何不能通過。

在這些因素下,張小龍的產品之道顯得彌足珍貴且具有普世價值。因為微信已經是一個有超過8億用戶的現象級產品,不同教育背景、收入水平、年齡段的人都能在上面獲得自洽,甚至超出預期。

對移動互聯網的從業者來說,這些產品通識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指導「聖經」。所以《接招》 整理瞭張小龍的產品觀,希望對大傢有所啟發。以下:



1: 制定簡單的產品規則,產品經理是站在上帝身邊的人

張小龍認為產品經理是「站在上帝身邊的人」。因為上帝的角色就是建立簡單規則,然後讓世界自我演化,而優秀的產品經理也應該是這種理念的忠實信徒。

「產品規則越簡單,越能讓群體形成自發的互動。」如果產品經理把規則設置復雜瞭,用戶是不知道如何在這個規則下互動起來的。

所以張小龍特別推崇飯否,它的規則很簡單,界面也簡潔,而且在後面的版本迭代中,也隻添加瞭「測試版」三個字,「具有充分的自我演化空間」。

2: 產品功能的臃腫和體驗之間並不存在絕對沖突

微信幾乎接管瞭中國人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所有生活,社交、閱讀、購物等等,這都讓它看起來像一頭流量巨獸。但作為用戶,大多數人也沒有覺得在體驗上非常拖沓、繁冗。

在張小龍看來,一個東西是否臃腫不取決於它功用的多少,最重要的是在用戶體驗上是否覺得簡便、清爽、流暢。

「這是一個技巧,你有沒有能力把非常復雜的功能最後變成瞭一個簡單的產品來給用戶使用。」

張小龍以iPhone舉例,沒人覺得它的外觀硬件臃腫,反而是賞心悅目的極簡風格,但是機器裡面的構造跟安卓沒有區別,是非常復雜的。

3: 要想體驗不臃腫,最重要的是學會分類

對微信來說,在歷次版本的更迭中,界面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但是每一個類目下的功能確實增加瞭,如果用戶不去真正使用某個功能,對他來說基本是沒幹擾的,因為根本看不到。

這就需要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個大的框架,保持主幹清晰,枝幹適度,簡單明瞭,把次要的功能隱藏在二級頁面,盡量讓用戶在一個維度裡解決具體事情。

這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學會分類。「分類是人類大腦的識別模式,是化繁為簡的方法之一,PM每天都應思考如何讓事情更有條理。」「人們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沒有耐心,更不會去看說明書。」

4: 平臺產品去中心化的產品思路

微信公眾平臺就是去中心化思想指導下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用戶沒有關註任何微信公眾號的話,他是幾乎不被公眾平臺這一枝幹結構所幹擾的,但是如果關註瞭,這就另外一個世界,因為現在有上千萬的公眾號。

另外一個重要的例子是對於二維碼的應用。在PC互聯網時代,流量的入口在搜索框內,但移動互聯網時代,張小龍認為流量的入口可能存在於二維碼內。所以很早的時候,微信就大力推動二維碼在中國的普及。所以現在基於線下商傢的微信支付才會實現迅猛的彎道超車。

5: 由用戶需求推動產品設計

當然所有產品的規則和設計離不開對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在張小龍看來,互聯網產品的需求應該是由用戶推動,而不是產品經理來推動的。產品經理試圖通過產品調研、數據分析、對競爭對手的描摹來獲得需求都是徒勞的。

比如因為源自對群體效應的好奇,微信上線瞭搖一搖、附近的人;源自對當下生活潮流和對信息流的理解,上線瞭朋友圈;源自對平臺的理解,開放接口,上線瞭微信公眾平臺。

6: 需求大多是滿足用戶的「貪嗔癡」

在人的原始需求中,性、貪婪 、嫉妒、執著、懶惰、虛榮等都是隱藏的重要奧義。產品經理在做產品的時候,最先研究的應該是人性,而不是上來就研究產品邏輯。

在這其中,張小龍認為「貪嗔癡」是用戶的三個基本約束力。貪是貪婪,嗔是嫉妒,癡是執著。

比如以」性「舉例,搖一搖中的來復槍音效,花朵綻開的隱喻等都讓用戶體驗到瞭最原始的性沖動。張小龍認為「最原始的東西往往就是體驗最好的」。

比如微信朋友圈信息流不斷提示的紅點,利用的就是人性的貪婪、占有和不安全感,它驅動用戶不停去刷新朋友圈。

在飯否中,張小龍這樣寫道「還是你們用戶爽,哪裡爽到哪裡,苦的是做互聯網的,要整天分析你們的陰暗心理好讓你們更爽,還不能明說。」他認為所有這些「爽」都來自深層次的原因,也是競爭對手無法超越微信的地方。



7: 平臺產品不應該做小眾需求

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但張小龍認為不能針對細分人群去做需求,因為在滿足這部分人群的同時也會得罪另一部分用戶。

像微信就沒將信息的「送達」以及「已讀」狀態暴露給他人,雖然這滿足瞭部分人的需求,但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會造成困擾的。「要符合人性,給他們撒謊的機會」。

8: 要想做成一款大眾產品,必須要降低產品的學習成本

在朋友圈中,微信是不鼓勵用戶發純文字信息的,所以他們把純文字入口隱藏的很深。相比文字,圖片承載的信息含量更大,對用戶來說,發一張圖片的難度也要小於編輯一段文字。

這就使得不同年齡、不同教育背景等的人都可以無障礙使用社交媒體。「哪怕是農民工也會用」。

作為一款大眾產品,張小龍認為,不能為瞭某些小眾群體而去開發特定功能。要讓所有用戶在使用體驗上是沒差異的。比如搖一搖這個功能,它非常簡單,任何一個人都會用。

而且在微信中,他們還刻意避免在界面中出現任何文字解釋,「一旦一個功能需要文字解釋,這個功能的設計已經失敗瞭。」

9: 產品的最終目的是給用戶創造價值

學習成本的降低不但提高瞭工具的使用效率,也意味著節省出的大量用戶時間。這就是為用戶創造價值。

是否把用戶價值放在首位,也是判別一個好產品和壞產品的分水嶺。「真正把用戶價值第一做到產品裡面去的不多,大部分隻是把這個作為一句口頭禪在說。」

在張小龍眼中,真正好的產品應該是讓用戶用完即走的。他以汽車上的空調舉例,用戶買一輛車是為瞭「到達目的地」,但是不能因為下車的時候,覺得空調特別好,就待在車裡不出來,這是本末倒置。

對微信來說,他們要做的不是用戶的時間殺手,更重要的考慮是怎麼樣更高效率幫助用戶完成任務,「用完即走」就是微信的基本價值觀。

10: 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相輔相台北汽車音響改裝推薦

因為把用戶價值放在首位,所以在微信商業化上,張小龍的主張是「盡可能讓商業化存在於無形之中」,而且他認為好的產品它的商業化和用戶價值、用戶體驗是並不矛盾的。

「好的商業化應該是不騷擾用戶,並且是隻觸達他需要觸達的那一部分用戶」。比如在遊戲入口的設置上,比如微信不會彈出廣告。在與外部合作,做資源對接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對用戶是否有價值。

在微信公眾號體系中,張小龍認為原創文章是他們需要的價值,所以為瞭扶持原創,在廣告分成上,微信對用戶有很好的優惠。

11: 產品經理感知用戶需求的渠道

在張小龍看來,感知趨勢的渠道有很多,這些渠道存在於生活中,也來自於線上。比如微博和論壇等,產品經理要去找離自己很遠的用戶,瞭解他們所處的氛圍和場景。

12: 產品經理要時常有空杯心態,Stay Foolish

產品經理做需求時,自己用的爽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如何讓離自己很遠的用戶用得爽,把握他們的心態?這就需要產汽車喇叭安裝品經理時常要有空杯心態,把自己當作一個傻瓜來用產品,不過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像喬佈斯這方面的功力就很強,他能瞬間把自己變成一個傻瓜。Pony(馬化騰)功力也很厲害,能在一分鐘左右的時間裡醞釀完成,我(張小龍)自己就不太行,需要5 10分鐘才能進入這個狀態。但是絕大多數產品經理經常花瞭3天還達不到一個傻瓜的狀態,所以他們總是太專傢瞭。」

作為一個有上億用戶的產品,他們背景各異,張小龍要求一定要讓這些人每次用微信的時候都是第一眼的汽車改裝音響感覺。

13: 用戶體驗是移動互聯網競爭的關鍵

雖然「用戶體驗」這個詞已經老生常談瞭,但在張小龍看來,這依舊是所有移動互聯網產品競爭的核心。因為互聯網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所以即便是一個很小的產品,也要創造最好的用戶體驗,才能被用戶所接受。隻靠短期運營拉動用戶是不可持續的,一旦出現更好的產品,他們照樣會逃離。

14: 產品體驗的核心在於「爽」和「好玩」

微信雖然在本質上、在根基上是一個通訊工具。但是它所產生的功能已經遠遠超出定位本身,對很多用戶來說,用微信不是為瞭省錢,而是說「這東西挺好玩的,用起來很爽,超出預期」。

15: 做產品時要設定優先級

(1)有趣高於功能,產品必須有趣,必須Cool,才可能形成傳播和口碑。

(2)功能高於交互,明確的功能滿足明確的需求,用戶不會在意炫酷交互效果。

(3)交互高於UI。便捷、快速的交互設計為先,圍繞具體功能實現UI,而非有優質UI方案為此專門設立一個功能。

16: 產品經理要做到「無我」,把意圖隱藏於產品中

產品要達到「自然而然」的境界,讓用戶憑借直覺和經驗就可以順利使用,而不是需要一本產品使用說明書。對於用戶的任意一個動作都能給出明確清晰的反饋,並且讓他們沒有任何偏差地接受。

這都是產品人性化的體現。比如在IOS系統下,朋友圈的評論點贊功能,當用戶按下按鈕後,功能彈窗是向左滑動的,然後像碰到什麼東西一樣快速向右反彈一個很小的距離,最終才停下來。這裡就是符合人們生活經驗的,因為現實世界中很少有物體能從運用變到絕對靜止。

17: 不要在產品中暴露技術指標

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畢竟他們不是技術專傢,他們不是想瞭解參數、特性、技術指標這些東西,他更關心的是提供瞭什麼體驗,要表達的是一種情緒。

比如下載進度條中的數字標識,數字進度並不是用戶最關心的,他們要的是「趕緊下完」,在這裡,如果產品經理把進度條設置成某種動畫效果,這就可以表達用戶的情緒。雖然這個動畫效果背後有更多的技術元素,但是隻要隱藏起來,在一定程度上就能緩解用戶的焦慮。

18: 產品盡量不要彰顯個性化

張小龍認為,除瞭以個性化為立身的APP,絕大多數App所謂的酷炫效果以及個人定制化,除瞭讓產品經理幻覺自己做瞭許多工作而自我滿足之外,沒有任何價值。

「它隻能證明產品經理對自己的產品不自信,因為自信的產品經理憑借默認皮膚就可以滿足用戶。延伸開去,一個好的產品,其功能應該滿足全球用戶需求,無需為地區做特別定制化。」

19: 具備理性能力是做產品需求的基礎,但人文性也非常重要

早在做QQ郵箱的時候,張小龍就把許巍的《藍蓮花》作為背景音樂之一。他認為在理性的基礎上,多添加一些偏文藝和人文的元素在裡面,會把所有的產品脈絡連接起來,甚至能讓產品具備靈魂。

如果從量化的角度來看,人文性不是很重要。但是從非量化的角度講,具備精神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註意的是,人文元素一定不是主體,不能過於放大。它更多的是體現在看不到的地方,「不是搞個小清新圖片就是文藝瞭」。

比如「附近的人」就有很多人文關懷在裡面。它讓人覺得不那麼孤獨,陌生的人也可以很便捷的去溝通。

20: 優秀的產品經理要有對系統的抽象認知能力

張小龍認為,對系統的抽象認知能力,可以讓產品經理很好的把握用戶的需求和擴展產品的想象邊界。

在發現用戶需求上,當產品經理學會把所有用戶當作一個人的時候,「沒有性別、年齡、區域、教育程度的屬性」,那麼需求就來自所有用戶的共同交集。

在擴展產品想象邊界上,張小龍以微信公眾平臺舉例,雖然很多人說它是媒體,說它是CRM...但是在微信團隊看來,它就是一個很抽象的「消息流轉平臺」,可以使信息分發到不同的地方,甚至他們都不知道該去如何命名它。

「所謂抽象就是要找到所有復雜東西的共性,然後就做共性的這一點點。」

21: 產品經理的審美能力非常重要

「你產品的美感不會超過你的審美能力」,這是張小龍經常說的一句話。

審美體現在產品的每個細節中,如果產品經理們在美術、音樂、閱讀、攝影、旅遊等精神產品上涉獵粗淺,在產品設計上就很容易落後於時代,從而失去話語權。

22: 產品人要靠內在自我驅動,靠KPI考核做不出優秀的產品

「整天將KPI掛在嘴上,以KPI為目標來工作的leader,都是不合格的,庸俗的,沒有想法的,令人痛苦的,無法言語的。」 來自張小龍的飯否。

對互聯網產品來說,它的變革和認知升級來得也很快。如果按照僵化的流程,制定、考核目標,那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但是如果堅定和反復重申「做一個偉大產品的夢想「則可以激勵團隊中的每一個人,讓他們有使命感和成就感,從而實現自我驅動,這種精神是要讓整個團隊都感受到的。

23: 產品團隊的配置要「小而靈活」

張小龍認為,團隊越大越容易流程化。而流程恰恰限制瞭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種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團隊不得已變得很大,作為管理者,也要將他們拆成一個個小團隊,並且要充分授權。

24: 做產品「唯快不破」是錯的,慢一點會有更好的發展

張小龍曾經也很信奉唯快不破的產品哲學。在這裡的具體表現是把某一個產品功能快速做出來,然後投放到市場中去驗證,想通過這種快速迭代取得產品的成功。

但這隻是在最理想狀態下的情況,但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如果新功能一旦傷害瞭用戶,那麼後面他們也不會再來瞭。這其中致命的一點是,浪費瞭市場的推廣資源,後面如果再想修改調整,用戶也很難回來。

所以在上線新功能的同時,一定要把握好用戶的真正需求,花時間去設計一個合理的產品閉環,這樣才能提供最好的體驗,也不會損傷團隊的士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uv9pr62y 的頭像
    emuv9pr62y

    數位新聞資訊網

    emuv9pr62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